当前位置: 电信首页 >> 学部概况 >> 在职专业学位 >> 正文

2015年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时间: 2015/06/25 15:19:55    点击:  次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15]20号文件通知精神,我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在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和仪器仪表工程等五个领域招收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我校自主确定招生名额及录取分数线。

一、 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且前置学历需为理工科毕业可以报考:

120127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学士学位;

220117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录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二、 招生工程领域

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和仪器仪表工程。

三、 报名及资格审查

1、网上报名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考生可在 623日—711日期间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未进行网报者,现场确认时不予受理。

2、现场确认

网上缴费成功且照片审核通过的考生于712日—15日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满足报考条件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和以上证件复印件各一份、《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流程请见:http://www.chsi.com.cn/xlcx/rhsq.jsp。如本人无法查询,须在学信网http://www.chsi.com.cn/xlrz/进行学历认证,现场确认时提交认证报告的复印件),以及《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到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在现场确认时,凡是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包括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必须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其他人员规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和外籍护照,否则不予确认。

由于证件遗失或尚未办理,考生网上报名时证件类型应选择“暂无”,现场确认时采取预报名。采用预报名方式的考生现场确认时还需交《预报名承诺书》,并于109日持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到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研教楼612-2室)修改信息。届时未兑现承诺,将无法下载准考证,本次报名无效,所缴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

只进行网报而未进行现场确认者,本次报名无效。

现场确认时间及地点:具体安排详见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站的后续通知http://gs.dlut.edu.cn/zyxw/zsks.htm和网报公告的最新通知。

1015日后,考生可从信息平台下载、打印准考证。

全国联考成绩发布后,达到大连理工大学复试要求的考生,自行登录信息平台,下载本人《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资格审查表》,将该表与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等材料一并提交至我校进行资格审查。对资格审查过程中存在问题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取消录取资格。

第二阶段考试时间定于201512月下旬,资格审查和录取等工作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四、考试与录取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阶段考试方式。

1、第一阶段

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考试大纲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考试时间:2015 1025 8:30-11:30

GCT成绩一次有效。

考试地点:由辽宁省招考办统一安排,具体以准考证为准。

2、第二阶段

考生达到我校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可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相应工程领域的专业课考试和综合面试。

考试时间:201512月下旬。

考试地点:根据参加二阶段考试考生情况安排,具体以准考证为准。

具体考试时间及要求请关注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gs.dlut.edu.cn/zyxw/zsks.htm的通知。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成绩均达到我校划定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五、学制与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最长学制不超过5年。

入学时间在20163月。

根据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学员特点,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

六、学位授予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员修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经各学部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 授予工程硕士学位。由大连理工大学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办监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七、培养费用

学费:3万元。

八、咨询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赫老师,

联系电话:0411-84708496

地点: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园大厦A330室,

电子邮箱:dlut_gcsszs@126.com

九、各专业领域介绍

1、工程领域:电气工程

1)工程领域简介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主要培养面向各工程领域,在电能生产、传输、分配、控制、检测、保护及其使用过程中能够承担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事各类电气新设备的开发、设计、研制,以及设备运行与维护更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培养目标与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电能生产、传输直至使用的全过程中,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方面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及掌握现代工程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在电气工程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领域要求学生修满33学分的各类课程,主要如下: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英语、工程数学。

专业基础课:现代电工技术电网络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现代电机控制技术、动态系统建模与控制、专业英语、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等。

专业选修课:根据行业确定与其相关的课程,如电能质量检测与控制、能量管理系统、电源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智能检测与功率接口技术、电器技术以及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同时,学生还需通过“开题审查、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

4)办学特色

本领域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开展新技术的推广与交流活动。在培养过程中,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设计、论证表达、实验总结等专业能力的训练,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2、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

1)工程领域简介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

2)培养目标与研究方向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课程设置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要求学生修满33学分的各类课程,主要如下: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英语、工程数学。

专业基础课:数字信号处理、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英语、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等。

专业选修课:根据行业确定与其相关的课程,如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信号检测与估值、通信原理、分布式数据库、微电子技术概论以及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同时,学生还需通过“开题审查、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

4)办学特色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主要面向信息与通信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开展新技术的推广与交流活动。在培养过程中,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设计、论证表达、实验总结等专业能力的训练,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3、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

1)工程领域简介

计算机技术领域与电子工程、应用物理、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学等紧密结合。本领域主要面向政务管理系统各单位、交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部门、各类计算机专业化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公司、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从事IT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新思维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2)培养目标与研究方向

计算机技术领域培养适应计算机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够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研究体系工作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应用能力、项目组织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可熟练地阅读本领域工程应用中所需的外文资料。

3课程设置

计算机技术领域要求学生修满33学分的各类课程,主要如下: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英语、工程数学。

专业基础课: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编程技术、高级操作系统、高级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工程、专业英语、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等。

专业选修课:根据行业确定与其相关的课程,如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JAVA 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及应用、嵌入式系统、.net 应用系统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数据库以及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同时,学生还需通过“开题审查、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

4)办学特色

本领域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开展新技术的推广与交流活动。在培养过程中,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设计、论证表达、实验总结等专业能力的训练,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4、工程领域:控制工程

1)工程领域简介

控制工程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的工程领域。其应用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和社会各个领域,满足和实现现代工业、农业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等领域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重要的工程领域,是现代工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

2)培养目标与研究方向

控制工程领域培养从事设备制造及生产、工程施工、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控制系统设备、控制装置的设计、研发、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控制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掌握现代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控制设备或系统的开发设计、工艺实施、使用维护等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工程领域的科技资料及文献;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

3课程设置

控制工程领域要求学生修满33学分的各类课程,主要如下: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英语、工程数学。

专业基础课:控制工程、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设计、嵌入式系统、智能检测与转换技术、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等。

专业选修课:根据行业确定与其相关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系统建模与仿真、综合自动化系统、高级过程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技术、PLC编程与伺服控制、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及装置、分布式数据库、CMIS技术概论以及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同时,学生还需通过“开题审查、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

4)办学特色

本领域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开展新技术的推广与交流活动。在培养过程中,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设计、论证表达、实验总结等专业能力的训练,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5、工程领域:仪器仪表工程

1)工程领域简介

仪器仪表是人类获取信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广泛涉及到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和与人们日常生产相关的各个方面,是提供检测、计量、监测和控制装置、设备与技术的综合性工程领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保障。随着激光技术、电子学技术、自动化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仪器仪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而且拓宽和发展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使得仪器仪表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2)培养目标与研究方向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培养解决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或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的能力。了解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问题必要的实验、分析、检测或计算的方法和技术;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3课程设置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要求学生修满33学分的各类课程,主要如下:

基础课:自然辩证法、英语、工程数学。

专业基础课:控制工程、智能检测与转换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设计、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嵌入式系统、专业英语、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等。

专业选修课:根据行业确定与其相关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现场总线技术及装置、系统建模与仿真、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应用技术、综合自动化系统、高级过程控制、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理论以及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共同商定的课程。

同时,学生还需通过“开题审查、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

4)办学特色

本领域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开展新技术的推广与交流活动。在培养过程中,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设计、论证表达、实验总结等专业能力的训练,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打印本页]    [返回列表]

辽宁省28365-365体育备用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邮编:116024  技术支持:DoDoStudio